当传统金融巨头开始抢滩布局供应链金融市场,这片蓝海将会是一副怎样的场景?
近年来,随着中、农、工、建四大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行相继推出各具特色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越来越多的银行紧随脚步,大力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一个“万亿级市场蛋糕”已初现雏形。
身处“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基本范式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创新业务,更加契合企业客户在市场竞争中的金融需求,可以说,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银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银行快速“入局”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崛起,传统金融体系和模式被打破,基于新赛道、新生态的一套供应链金融新逻辑颠覆了市场,还在不断进化中。
供应链金融是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小企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力量,然而,部分中小微企业抵质押物不足,有效信息获取难、成本高,是限制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主要堵点。
供应链金融则可为每个产业链条上的‘堵点’企业提供‘润滑剂’,为‘断点’企业提供‘连接剂’,打通堵点断点,消除痛点难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让产业链血液流动畅通,真正活起来、转起来。
得中小微企业者得天下。近十年来,供应链金融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上效果显著,多家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或产业集团通过设立供应链金融部门或与相关专业公司合作,统筹协调开展银行业务转型和普惠金融发展业务,使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如浙商银行下设供应链金融部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牵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供应链金融业务和国内贸易融资产品等工作,致力于形成供应链金融差异化业务特色,打造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品牌;民生银行成立金融供应链事业部,将供应链金融提升到全行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大信贷、人力、科技等方面的资源投入;最先“吃螃蟹”的平安银行更是在2014年就已布局供应链金融板块,成为银行中供应链金融的开拓者,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加入“内卷”,纷纷布局供应链金融,其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几十家银行均发力供应链金融业务,此外,多家城商行,如南京银行、贵阳银行等也将供应链金融作为重要业务予以推进。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微众银行、汉口银行等借助联易融科技公司等专业机构、专业公司的优势力量,深耕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在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供应链场景共同探索,延伸并助力产业链蓬勃发展。
银行在供应链金融系统建设、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优化、供应链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供应链金融业务金额快速发展,增速远远高于全行信贷业务平均增速。
根据《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2)》,七成以上受访银行已开始部署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九成以上的受访银行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自主开发或外包外购了创新金融产品和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基于外部监管要求和内部发展需求不断发力,积极构建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逐步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
在政策利好和行业的竞相布局下,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根据《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运营现状调研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22年,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余额规模达到了36.9万亿元。许多行业在供应链的作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如新能源行业,在广东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驶入“快车道”,这离不开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与支持。
政策驱动和产业升级,促进供应链金融“全面开花”
为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金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形态,既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抓手,也是有效衔接供给侧和需求侧、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随后,多部门频频发文,随着《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趋势愈发明朗。
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要坚持“数字驱动”的发展原则,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可以预见,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科技的兴起,数字供应链金融已经充分展现其发展潜力,并转化为普惠金融业务的核心增长点之一,供应链金融迎来“黄金时代”。就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将在银行的整体战略规划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银行天然积累了大量金融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当前银行着力实现的目标。如何推动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是各银行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供应链资源优化、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的综合环境下,我国普惠性金融政策的内容以及形式在逐步完善,并且银行的金融产品发行、金融服务模式、金融风险监控模式也在逐步转型。同时随着农业供应链、工业供应链、制造业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不断强化,我国供应链各个环节企业对于金融资源的需求愈发强劲,并且不同产业供应链的整体信贷规模都在逐步提升。银行亟需搭建供应链金融生态链和风险控制制度,在保障金融资源在供应链中合理分配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供应链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并根据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对现有的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内容、监控方式进行优化升级。
随着数字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外拓和升级,其影响力将很快突破供应链的范畴。同时,供应链金融平台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平台兼并或强强联合的情况,谁能获得更多的数据和市场份额,谁就有更大的话语权。
抢占市场制高点,银行能站稳脚跟吗?
尽管我国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但“单打独斗”式的作战方略仍然限制了行业发展。
当前的局面是银行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有机整体,各银行花费巨资搭建供应链金融系统、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打造供应链金融专业队伍,全面发力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但各家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产品、操作流程不尽相同。同一个核心企业,需要面对不同银行的不同供应链金融系统、操作流程,不仅要自身会用,还要教会自身的上下游客户使用,给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一众供应链金融企业快速发展,一些专精特新企业瞄准时机、迅速布局,已然做到上市公司、行业龙头,这块蛋糕,银行如何还能分一杯羹?
业内人士表明,银行只有强化跨行合作,共同打造标准化的底层供应链金融系统,避免重复的浪费投入,极大提升银行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链的服务能力,简化企业参与银行供应链金融的操作流程,将“科技、产业链、金融”三者深度融合,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真正办难事,解中小微企业燃眉之急。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水平。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要加强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中的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数据隐私保护机制,保护供应链中各方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供应链金融浪潮席卷而来之时,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置身事外,新一轮供应链金融战场的枪声打响,银行必须抓紧时间排兵布阵,既是图发展,更是求生存,竭力向前奔去已经成为不二选择。